像许多其他社交媒体消费者一样,我曾多次因为模因超载、过度分享个人信息以及一张又一张婴儿、狗和食物的照片而感到畏缩。因此,我最终花时间浏览帖子,直到找到吸引我眼球的东西。全面披露:我也曾因在某一点或另一点上过度分享而感到内疚。
然而,我最近注意到,不只是像我这样的人在这些平台上走极端。品牌也倾向于过度分享,以产生嗡嗡声,用他们的活动、标签和产品宣传淹没人们。因此,一个关键的问题出现了——你应该在网上分享多少?
就品牌而言,我们知道在社交媒体上蛰伏不再是一种选择。但我们常常不明白的是,过度活跃也没有什么好处。过多的信息会惹恼人们,导致他们退订或完全停止关注品牌。我已经记不清我有多少次因为这个原因不得不取消关注品牌了。
在告知客户你品牌的新闻和举措与激怒他们之间取得平衡是很棘手的。关键是要抓住用户的脉搏,确保你发布的内容有价值,并与平台用户的期望保持同步。例如,Twitter用户希望频繁发布帖子,而Facebook用户希望每天不超过两个帖子。
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品牌也必须仔细考虑帖子可能被解读的所有方式。对很多人来说,感知就是现实。避免发布带有私密或不恰当图像的帖子,或与公司收益、商业或行业机密有关的帖子,对有争议话题或时事的看法,以及不恰当的笑话。这样的帖子会让一个品牌显得麻木不仁和不负责任。2014年,全美航空在推特上回复一位客户时,附上了一张色情图片。一小时后,该推文被删除,航空公司公开道歉,但损害已经造成。
从个人角度来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太多也会对职场产生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正式录用候选人之前会浏览他们的社交媒体资料。此外,还有几名员工因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不恰当的帖子而被解雇。最近的一个例子是:ESPN本月解雇了分析师柯特·席林(Curt Schilling),原因是他在Facebook上发帖,似乎是为了回应北卡罗来纳州禁止跨性别者使用与其出生性别不符的公共浴室和更衣室的法律。
结果在社交媒体上被放大了,但失误也被放大了。社交媒体平台在几个方面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它们也为那些最好不要发送的信息提供了一个出口。因此,建立共享内容和频率的界限是至关金博体育的。
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来防止过度分享?